微笑着走在生命的原野上-校史馆
口述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史研究 > 口述历史 > 正文

微笑着走在生命的原野上

——记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虞蕴如老师

作者:杨诗鑫 赵梓君 陈璐 杨瑛楠 来源:动医院 日期:2019-04-13 点击数:

 虞蕴如,女,生于1936年,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牛白血病、兔出血症病毒的分离鉴定和基因克隆等科研项目的研究。曾多次在《中国农业科学》、《畜牧与兽医》等杂志上发表文章,拥有多项专利技术。 

下午两点整,伴随着微风,穿过西门牌坊内一栋栋的教授公寓,我们来到了虞老师的所在的29栋楼。在略带古朴气息的楼道里,铁门缓缓打开,我们终于见到了这位年过古稀的老教授。所有的紧张和拘束都在老教授的略带惊喜的“欢迎”声中被冲散。“来来,都坐”,进门望着眼前步伐缓慢但十分沉稳的老教授,我们仿佛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掏出纸笔,细细聆听记录着虞老师记忆中的故事。

知识会跟我走的

在谈及老教授当年的学生时代的时候,我们其实很难体会到她当年上学的艰辛。不像我们有享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机会,在那个贫苦匮乏的年代,无论是家庭支持还是自身方面,能上大学都不是一件易事,何况那时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但是幸运的是虞老师在学习方面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尤其是老师的哥哥。

当我们问及为什么选择动物医学这个专业时,老师笑了笑说,读兽医专业也算是一个意外了,其实当时填报了七个志愿,六个填了上海的医科大学,剩下一个听说南京农学院植保还不错,就填了一个植保专业。“当时的录取通知书就是一个草纸信封,我拆开一看,诶?录取的是南京农学院兽医专业?兽医不就是给猪看病的吗?我当时就倒在床上不起来了。”说着说着,虞老师和我们都不禁笑了出来,原来眼前这个已到耄耋之年但仍精神矍铄的老教授,年轻的时候也是如此的可爱,也和我们一样会为了志愿而发愁。“但是总不能不去读书呀,所以就拎着个小包就来报道了”。

于是在1955年,虞老师在南京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涯。昔日的南农并不是现在干净整洁的模样,当时的兽医院还在丁家桥附近,在那个地瘠民贫的年代,校园的设施和宿舍只能用破败不堪来形容。八人间没风扇的宿舍、与男厕一板相隔的大粪坑、每个月十二元的生活费、一毛钱一碗的粥。在这样的条件下,贫而乐道的虞老师在这里度过了宝贵的三年大学时光,投身到对兽医知识的不懈追求和研读中。“你们要珍惜现在的环境啊,跟现在比那真是两个世界的差距呀!”虞老师说道。令我们汗颜的是,相比之下现在南农已算优越的学习环境仍有许多同学在抱怨,更有甚者以此为由自暴自弃不愿学习,浪费了这优越的资源和机会。环境条件更新了,但我们学习的热情却没有长进,实在是令人惭愧。

1958年,由于“大跃进”的浪潮,距离毕业仅有一年的虞老师和同学们被分配到徐州挖山芋,学校的课程也被终止了。这艰苦的环境并没有冲垮老师的意志,反而激发了她对知识的渴望。“挖山芋挖不出兽医知识呀!”虞老师说道,“劳动了六个月我们就回来,在兽医院开始实习补课了,内科、外科、传染病...一直到十二月底才毕业。”

至此,虞老师的大学时光便暂告一段落了。回忆起在大学的时光,虞老师感叹到:“后来去实习工作才知道,书上的一两个简单的知识点都是实践中的重点,老师可能一两句话就带过去了,而且书上讲的也很浅薄,真是后悔没有多看些资料多学点知识啊!”

“那老师您有没有什么话要对现在的学生讲的吗?”我们问道。虞老师是这样回答的:“你们要多看书自己多钻研,知识会跟你们走的!你不看书,难道要书来看你呀?”

潜心做好每件事

当责任落在肩膀上时,唯有内心坚定之人才能跨越重重险阻实现人生目标和理想。1959年大学毕业后,虞老师度过了平平淡淡的二十年。她自称这二十年来在事业上谈不上成就,虽然毕业以后有理想,但却行不通;有目标,但却做不到。没有动力,没有经验,再加上十年多的文化大革命,事业上可以说未见起色。经过暗淡的二十年的沉淀,虞老师没有放弃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没有抱怨这个社会,而是潜心做好自己的事。

1979年老师终于重回讲台,步入教育事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老师秉承着“用爱去教学”的教育理念,辛勤地哺育着渴求知识的学子们。十年来,老师在教育和科研方面都有所建树。老师主要从事了牛白血病的诊断研究,兔出血症病毒的分离鉴定和基因克隆等科研项目的研究。译文、论文发表了几十篇,可以说老师进入了人生巅峰的时刻。然而在老师的事业蒸蒸日上,不断在自己的理想道路上高歌猛进之时,突然来了一个“急刹车”,政策制度要求五十五岁退休。老师只能在自己热爱并想要奉献一生的岗位上奋斗十年,只有十年。说到这里,老师的语气不禁惆怅起来,从老师虽然暗淡下去但依旧炯炯有神的双眼中,我们能看到老师的失落、不舍以及无奈,最后老师强颜欢笑着离开了教研组。虽然如此,老师心中始终对自己的工作饱含热情并充满骄傲,无论是教育工作还是科研,老师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完成,兢兢业业,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责任和担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勤勤恳恳,一心为学。十年的科研与教育生涯虽然短暂,但却是老师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

退一步海阔天空

1989年,不舍地离开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的虞老师没有因此放弃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与科研,她走出遗憾,走向新的起点。未成为大学老师也只能算是这一阶段的失利,人生的路千万条,只要有勇气往前走,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应该从失败中,从成功中,从生活中体会出人生的哲理。”“去探索,去拼搏,去奋斗,走上有自己特色的光辉灿烂的人生之路。”回顾这些年的经历,虞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她的感悟。虞老师的这些充满能量的话语,深深感染着我们。虞老师也确实同她所说的那样,走上新的道路,再创人生辉煌。留在教研组继续科研工作的同时,虞老师将目光移向社会。从无锡扬名兔场到南京卫岗血清厂,从安徽郎溪特种水产养殖场到山东胜利油田鸡场,从福建三明兽医站到厦门动物检疫所,从广东生物制品厂到石家庄特种水产养殖场,从江西温家圳填饲料厂到无锡海德生物有限公司……虞老师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造福了无数的人与动物。与此同时,她还在南京农专的讲台上,重新讲起了微生物课。在南京农专任教的期间,虞老师共教授了七届学生,回忆起那段时光,虞老师的笑容又添上了幸福的光彩。虞老师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真心,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如今的虞老师已桃李满天下。多年后与学生的偶遇是虞老师给我们谈起的佳话,学生亲切的问候和如同朋友的对话让我们感受到虞老师在同学心中的魅力,如同亲人,朋友,这种师生关系让我们赞叹不已。

虞老师回忆起这段时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是真正满足的,发自内心的喜悦。“人生最美好的就是你已经退休停止工作时,你能走上社会,做自己想做的事。”“人生最大的快乐是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成果,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虞老师的“退休”经历让她走上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升华了时光,沉淀了知识,丰富了人生。虞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各单位企业给她发来的感谢信,感谢她挽救公司损失且毫无保留地将研究成果和技术传授给他们,助人为乐,事业为重,无私的精神在虞老师身上闪着光辉。用自己的能力造福社会,充实生活,怀着积极乐观的精神,虞老师继续书写着自己多彩的人生。

无所谓名与利,一心只想在有限的岁月多作贡献的虞老师,在1996年晋升成为了正教授。做事不为头衔,虞老师还是保持着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

已是耄耋之年的虞老师为我们展现了不同寻常的退休生活。退休在她看来不是停止工作的理由,不是向年龄投降的借口,更不是贡献社会的终点,而是人生崭新的开始,是人生价值的升华。另外虞老师也在研读《金刚经》等作品,从工作前线退下的她生活也同样丰富而充实。

人们喜爱初升的朝阳,谁知道落日的余晖也同样美丽,利用余晖也能创造一番事业。黄昏不可误,最美夕阳红。“无论何时,不论自己的命运如何,我都永不言败,直到生命枯萎的那一天。”虞老师的话语带给我们颇深的感受,这种积极乐观的处事方式也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个人。

回忆是最长情的告白

采访过程中,最令我们吃惊不已的是虞老师向我们展示的自传。老师的自传自2004年起始,迄今已书写了超过十万字,并且都是老师一个字一个字打在电脑上的。

为了让自己的退休生活更加充实,老师让小儿子教会了自己使用电脑,并且能够娴熟地用五笔输入法打字。近十五年的光景,老师倾注心血、满怀热忱地完成了对一生回忆与记录,将自己对过去生活的感悟、对亲密家人的怀念、面对困难坎坷的坚持融入字里行间,一笔一划皆可贵。

老师的自传分为父母亲人、成长、学业、事业等部分,记录自已从出生伊始懵懂的认识世界,到完成学业步入工作岗位,最终圆满退休颐养天年经历的值得珍惜的回忆。在老师的自传中,我们可以真切得感受到老师对于生活与学习的巨大热情,对于在人生道路上帮助过自己的人的真诚感激,以及对于自己身上所背负使命的巨大责任感。老师主要向我们展示了她工作的后半时期的心路历程,那时,怀才不遇的虞老师并没有向挫折低头,反而更加坚信努力终会有回报,夜以继日地学习以充实自己。多亏了徐为燕老师的欣赏与提点,将虞老师的人生引向了一个光明的转折点,从此走上了事业的高峰。在老师的自传里数次提到了徐为燕老师,每一次都充满了感谢与尊敬。老师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重要的人全部记录了下来,以永远铭记他们对她的帮助与照顾。时光易逝,真心不老。虞老师赤诚的心在未来也将一直闪闪发光。

在有幸拜读老师的自传期间,我们都被老师活泼明丽的文笔所深深折服。虽然老师已经八十多岁了,但她对生活的描绘依然开朗清新得像一位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当看到老师对成长求学的描写,我们就仿佛置身于那个韶华易逝的年代,跟随老师的脚步去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他人的友善微笑。我们真的很佩服老师在历经沧桑中仍能返璞归真,追寻生活中最纯净的美好。

当我们问起是什么能让老师十余年如一日的坚持撰写自传,老师说:“这些都是我的回忆,是我人生在世最宝贵的财富,我将它们记录下来,也算是对生活的一种纪念。”我们踏遍千山万水辛苦走完了一生,最后能带走的,只有对世界的回忆。老师将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作为对生命的见证,也算作对自己最长情的告白,令人敬佩。

最后,我们好奇老师是否想将自传出版,凭借老师独特的经历和优美的笔触,若是出版定能享誉世人。但是老师却笑着摇摇头,说这只是自己消磨时间的小作品,不足挂齿,追求简单的生活便是最好的。通过与老师一下午的接触,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了老师的生活之道,得体大度,不追名不逐利,但行善举,不问前程。老师是那样简单又高尚,正如自传的结尾那样“人生犹如一场梦,留下精神是最爱!”

尾声

和虞老师交谈的一个下午,真的让我们感到如沐春风。老师用平易近人的姿态,温言婉语地将自己的教学经历娓娓道来,言谈举止间皆表现出对万物生灵的慈悲情怀。纵使遭受过不公的对待,纵使曾被埋没,老师仍然凭借不屈不挠的精神战胜所有困难,老师的光芒也终将被所有人看到。教学如此,做人亦该如此。希望我们都能像老师一样,微笑走在生命的原野上,永不叹息,永不彷徨。

 

采访小组成员与虞蕴如老师的合影

原文链接https://cvm.njau.edu.cn/info/1137/5485.htm

 

地址:中国南京卫岗1号    邮编:210095

E-mail:xiaoshiguan@njau.edu.cn

Copyright   © 2014 南京农业大学校史馆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55736号-3

浏览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