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7月8日,实践团在南京农业大学滨江校区图书馆举行了出征仪式,并根据前一天同学们自行对中国抗战史的梳理,开展了抗战史学习研讨会,指导老师李冰、实践团团长赵一泽以及实践团全体成员围坐一处,就14年中国抗战的起止时间、战争爆发时的社会背景、全面抗战的几个阶段、《论持久战》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斗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李老师对大家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和总结,并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讲解。随后,实践团分别参观了中国近代小麦科学主要奠基人金善宝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展和南京农业大学办学成果展。参观过程中,李老师对金善宝先生毕生献身农业科教事业的卓越功勋,以及学校筚路蓝缕、硕果盈枝的辉煌历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大家认真聆听,不时驻足记录珍贵史料,并就感悟进行现场交流。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实践动员,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教育课与校情认知课,将引导各位青年学子在铭记抗战烽火中淬炼信仰,在体悟先贤风骨与学校发展中汲取力量。

图1 校史研习社讨论
7月9日至15日,实践团分别前往南京国防园、常熟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进行实地研习,并开展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线上研习。
在南京国防园,实践团细致观摩抗战时期的武器展品,体会血火征程的精神洗礼;走进展览馆,沉浸式体验各类战争场景;聆听先烈抗敌事迹。在常熟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实践团借助场景复原与多媒体技术,身临其境感受血战沙家浜、奇袭虹桥机场等烽火岁月;在象征十八名伤病员的自然石雕群前,重温“芦荡火种”的传奇,体悟阿庆嫂智斗敌伪背后“军民鱼水情深”的精神内核。通过线上全景参观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在著名雕塑《铁军忠魂》前感悟新四军浴血奋战的英勇气概,于“一件旗袍”展柜前聆听17岁女战士王海纹宁死不屈的壮烈事迹;驻足宋公纪功碑旁,体悟新四军领导军民修筑捍海大堤“民心即江山”的深刻内涵。一座座红色殿堂,正以跨越时空的沉浸课堂,为新时代青年注入信仰之力与报国之志。

图2 校史研习社合影
实践团还组织进行了抗战史资料研习与汇集整理。各实践小组分别以侵华日军罪行、新四军纪念馆、抗战纪念地及烈士陵园为核心内容,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新四军纪念馆、禹王山抗日阻击战遗址纪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研习,并组织了两次集体研讨会,分享各自搜集的史料内容、归纳写作问题,交流行文技巧,把握重点内容,最终整理形成了12份总计超1.5万字的系统性文字材料。实践团执笔解剖历史,让尘封的记忆与青春的脉搏共振,这既是对文明的根脉守护,更是将抗战精神锻造成新时代信仰坐标的庄严接力。

图3 部分资料汇集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党史国史学习作出重要指示:“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校史社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团作为校级一类重点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始终秉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通过实地调查、资料研习等多种方式分析和总结抗战史的各项内容,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将先辈“断肠明志”的忠魂,熔铸为南农青年“强国有我”的时代担当。
【交汇点新闻】南京农业大学校史社实践团开展研习实践
原文链接: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8b6bfe5e4b08e3e80b9e65a
校对:李冰 审核:刘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