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绶(1897-1972),山西省沁县乌苏村人,著名的作物育种学家、生物统计学家和农业教育家。1924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专业,1932—1933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作物育种学系学习,获农学硕士学位。
作为大豆、大麦育种和生物统计学科的主要奠基人,王绶长期从事大豆、大麦等作物育种栽培和生物统计与田间技术的研究,是我国这两大作物和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早在1923年,王绶就开始大豆的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并且培育出“金大332”大豆新品种,比标准品种显著增产。1948年,他在小豆遗传实验中发现一个花斑隐性基因,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后来被国际大豆基因命名委员会定名为Riri。之后又培育出具有丰产、抗病、秆强的“金大99”(裸大麦)、“西农3102”等大麦新品种,在生产上得到推广应用。
新中国成立后,王绶被任命为农业部粮食生产司司长,授予一级农业总技师。他参加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和粮食生产计划,经常到各地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地方发展农业和提高粮食产量的经验,并加以推广,为发展我国粮食生产作出了贡献。在工作中,他认真负责,对一些不良倾向敢于提出批评。他反对夸夸其谈,这种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深受大多数科学家的赞许。
王绶对生物统计学和田间试验技术深有造诣。早在1923年就开始应用现代田间技术进行作物栽培与育种研究。他最早将方差分析、随机区组设计等方法引进到国内来。在我国,他最早撰写出版了《中国作物育种学》和《实用生物统计法》这两本有实用价值的专著,对这两个学科早期在我国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王绶毕生致力于农科大学的教育,为国家培育了几代农业科技人才。他着手编写适合中国国情和农业生产特点的教材,强调联系中国的实际,特别注意总结中国农民种植作物、培育优良品种的经验,并吸收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这些教材哺育了我国几代农业科技人才。
源自校报第874期